乳化瀝青是黏稠瀝青經熱融和機械作用以微滴狀態分散于含有乳化劑—穩定劑的水中,形成水包油(O/W)型的瀝青乳液。
乳化瀝青的技術性質四川瀝青乳化劑廠家小編來說說
一、乳化瀝青的形成及分裂機理
1.乳化瀝青的形成機理
(1)乳化劑降低界面能作用
乳化劑帶有親油基與親水基,在瀝青—水的體系中,親油基端朝向瀝青,親水基端朝向水,吸附于瀝青和水這兩個相互排斥的界面上,從而降低了瀝青—水的界面張力,使瀝青一水體系形成穩定的分散系。
(2)界面膜的保護作用
乳化劑在瀝青微滴的周圍形成“界面膜”,此膜具有一定的強度,對瀝青微滴起著保護作用,使其在相互碰撞時,不至于產生“聚結”現象,從而保證瀝青一水體系的穩定性。
(3)界面雙電層的穩定作用
瀝青—水界面上的電荷層的結構,一般是雙電層分布,一層稱為吸附層,基本上固定在界面上,這層電荷與瀝青微滴的電荷相反;二層稱為擴散層,由吸附層向外,電荷向水介質中擴散。雙電層厚度越大,則乳化瀝青越穩定。
乳化瀝青能形成高穩定的分散體系,主要是由于乳化劑降低了體系的界面能、界面膜的形成和界面電荷的作用。
2.乳化瀝青的分裂機理
為發揮乳化瀝青黏結的功能,瀝青液滴須從乳化液中分裂出來,聚集在集料的表面而形成連續的瀝青薄膜,這一過程稱為“分裂”。乳化瀝青的分裂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水的蒸發作用,集料的吸附作用,電荷的吸附作用,酸堿中和作用,機械的激波作用等。
二、乳化瀝青的技術性質
1.篩上剩余量
檢驗乳液中瀝青微粒的均勻程度。檢測方法為:待乳液完全冷卻或基本消泡后,將乳液過1.18mm篩,求出篩上殘留物占過篩乳液質量的百分比。
2.蒸發殘留物含量及殘留物性質
蒸發殘留物含量是將一定量的乳液加熱脫水后,求出其蒸發殘留物占乳液的百分比,用以檢驗乳液中實際的瀝青含量。乳液中瀝青含量過高會使乳液黏度變大,儲存穩定性不好,不利于施工和儲存;乳液中瀝青含量過低,乳液黏度較低,施工時容易流失,不能保證要求的瀝青用量,同時增加乳液的運輸成本,提高乳化劑用量。
3.黏度
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季節和路面結構層次對瀝青乳液的黏度要求不同。乳液黏度不當可能造成路面過早損壞。測試條件為:溫度60°C,流孔直徑3mm。
4.黏附性
陽離子乳化瀝青的黏附性是將干凈的石料在水中浸泡1min后,放入乳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置于空氣中存放20min,再于水中擺洗3min,然后觀察石料顆粒表面瀝青膜的裹覆面積。
陰離子乳化瀝青是將干凈的13.2~31.5mm碎石50g排列在濾篩上,將濾篩連同石料一起浸入陰離子乳液lmin后,取出在室溫下置放24h,然后在40℃溫水中浸泡5min,觀察乳液與石料表面的黏附情況。
5.儲存穩定性
儲存穩定性是檢驗乳液的存放穩定性。將乳液在容器中置放規定的儲存時間后,檢測容器上下乳液的濃度變化。一般采用5d的儲存穩定性,如時間緊迫也可用1d的穩定性。
6.低溫儲存穩定性
低溫儲存穩定性是檢測乳液經受冰凍后,其狀態發生的變化。將乳液加熱到25°C,然后在-5°C的溫度下置放30min,再在25℃下放置10min,循環兩次后,將試樣過1.18mm篩,如果篩上沒有結塊等殘留物,則低溫儲存穩定性合格。
7.微粒離子電荷性
用于確定乳液是否屬于陽離子或陰離子類型。在乳液中放人兩塊電ji板,通入6V直流電,3min后觀察電ji板上瀝青微粒的黏附量。如果負ji板上吸附大量瀝青微粒,表明瀝青微粒帶正電荷,則該乳液為陽離子型,反之亦然。
8.破乳速度
破乳速度試驗是將乳液與規定級配的礦料拌和后,由礦料表面被乳液薄膜裹覆的均勻程度,判斷乳液的拌和效果,并鑒別乳液屬于快裂、中裂或慢裂類型。
9.水泥拌和試驗與礦料拌和試驗
水泥拌和試驗是評定四川瀝青乳化劑廠家用于加固穩定砂石土基層、稀漿封層等施工的一項重要性能。礦料拌和試驗是將乳液試樣與規定級配的混合料在室溫下拌和后,以乳液能與礦料均勻裹覆,并且沒有瀝青結塊與粗團粒來檢驗乳化瀝青的拌和穩定性。
- 上一篇:四川瀝青抗剝落劑的四大作用分析
- 下一篇:抗剝落劑改性瀝青混合料耐久性